婚恋市场里面有个成语叫做:门当户对!说的是男女双方的背景要协调,相一致,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。道理虽然简单,但是做起来很难。因为,我们常常不能理性的看待另一半的状态。比如,你可能因为一个男孩子帅气潇洒走在一起,但不知到他的脾气性格十分古怪;你可能因为一个女孩儿俊俏美丽而成为恋人,却不知双方家庭的生活状态天壤之别。当然,这并不只是说,不门当户对就一定没有幸福的生活,不过事实证明,两个人在一起的沟通成本一定要低到一定程度才能维持双方的关系。这种沟通成本的低,从男女双方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就决定了,这也是为什么以前中外通婚的难度很高,直到近年我国留学生们数量增加才逐步增加了婚恋的比例。在相同文化、背景家庭下长大的孩子,沟通起来的难度是比较低的,经济实力也比较相仿。
同样,如果说婚恋市场的匹配原则放到看书领域,也是非常类似。这主要表现在,我们应该在不同阶段看不同的书。
曾经有一次,和高二的孩子聊天,他说想看世界文学名著,但是却无法读进去,还因此而陷入深深的苦恼。我给他的建议是,当前不要阅读世界名著,多看工具类的书籍,比如学习方法类的,比如思维训练类的。因为世界名著多是在一个时代背景下产生的,我们没有那样的生活经历,无法体会到名著的价值和好处。即便是在阅读中译本,依然从中收获的东西非常之少,还容易破坏自己的知识消化系统。就像刚出生的孩子,要到半岁后才能开始吃一些辅食,之前都是母乳或奶粉喂养。并非辅食和主食不高级,而是孩子还消化吸收不了。如果硬生生的阅读,或者看不适合自己年龄的书,往往会带来负面作用,甚至会觉得这个部分领域的知识更加无聊和没兴趣。
但是,一个更难的问题出现在了我们面前,如何判断一本书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好书,如何确认双方是否匹配?
这里也有有些简单的方法。首先,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,不要被一本书的名头所误导,很多时候,我们想去看自己无法看懂的世界名著,源于被其世界名著的光环所吸引。摒弃这些吸引,去看自己能否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内涵,是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的关键。其次,要允许自己在阅读上犯错误,人非圣贤,每个人都很难一眼判断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想要的。错花一些时间,也没有关系。第三,逐步形成自我的鉴赏力,当然,这不是一天两天炼成的,这是在阅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生活经历也丰富起来后的馈赠。第四,以某一个领域为导向,逐步由易入难。难易的标准以自己的感觉为判断标准。但是一定要将关注点收在一个领域内,保证自己的阅读材料集中。第五,去看不同人等对这本书的评价,分析你和评价人的区别差异,找到可能的判断。
在匹配原则指导下的阅读,会变得更加有效率,每次的阅读都能吸收更大的营养为己用。当然,大脑就像人的胃口,你不能太过挑食偏食,也不能吃入太多的硬物消化不良,要调和匹配的去滋养自己的大脑,获得更多的能量。